来源:
日期:2018-09-28 10:19
访问量:
扬子体育报记者杜明晶 黄夕寅扬州报道 足球,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,历来都备受关注。9月26日下午,随着最后一个单项10-11岁组男子足球比赛在扬州市广陵新城足球场落下帷幕,标志着江苏第十九届省运会青少部足球比赛全部结束。
在大多数江苏球迷的印象之中,江苏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和推动还停留在体校选拔以及江苏苏宁、南通珂缔缘等几家知名俱乐部的梯队建设上。然而,从本届省运会青少年部的足球比赛来看,江苏青少年足球已经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,借助省运会的春风,江苏省各地区的足球运动也正在迅速普及。
1 新增年龄组为选材
Part one
众所周知,一个省份或者一座城市,其未来足球的发展走势如何,完全取决于这一省份或者城市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储备。本届省运会青少年部足球比赛按照年龄划分共分为4个组别、8个项目的比赛,与往届相比增加了10-11岁年龄段的比赛,划分可谓到了极致。
在谈到为何会增设10-11岁组比赛时,江苏省体育局足球训练基地竞赛部部长、本届省运会青少年部足球比赛竞赛处处长符海琴表示:“从全国层面而言,足球后备人才的选拔年龄段正不断地往下调。因此我们本届省运会比赛增设了10-11岁组这个组别,目的就是能和大环境接轨,尽可能早地把具有踢球天赋的青少年挑选出来,进行专业的训练和储备。”
2 五人制足球成亮点
Part two
在比赛现场,记者了解到,本届省运会青少年部男子足球10-11岁组比赛首次引入了五人制赛制。该赛制每局比赛由三场比赛组成:10岁年龄组比赛、11岁年龄组比赛,以及两个年龄组混合比赛,每场比赛用时均为20分钟。
对于五人制入围省运会,符海琴表示:“对10-11岁孩子来讲,十一人制的比赛局面过于复杂,因此在比赛时他们多数时间都在做无球的跑动,人均触球次数太少,技术缺乏在实践中的应用,从而不利于传接球、运过等基本技术的学习。这样会导致拥有体能优势的青少年在比赛中占有较大优势,使得盲目追求胜利的教练员忽略了对足球技术的训练,从而错过了发展足球技术的黄金时期。而五人制足球比赛场地小,比赛中队员接触机会多,对青少年提高技术水平、控球能力、场上反映能力、配合意识及门前抢点、射门的脚法等诸多方面大有益处。”
3 赛事带动足球普及
Part three
熟悉江苏足球的球迷都知道,近年来,江苏各个年龄组的青少年足球比赛几近是“全年无休”的状态。其中既有省体育局主办的江苏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——青少年足球冠军赛和各市体育局主办的“市长杯”等官方竞技赛事,也有以校园足球为载体的“校长杯”等校园比赛,各个俱乐部联赛更是俯拾皆是。因此,本届的省运会青少年部足球比赛可谓是这些赛事的一次检验。
青少年足球比赛场次多了,也就意味着愿意来踢足球的孩子多了,这背后引发的连锁反应就是足球的普及程度提高。“事实上,最近几年,江苏省各地,旨在培养青少年足球兴趣、爱好类俱乐部犹如雨后春笋,不少现役、退役的知名足球运动员也都加入到了这一行列当中。这对我省未来足球的发展是一件大好事。”符海琴说。
4 未来有更高目标
Part four
作为一名足球运动员,进入职业队,打中甲、中超联赛,肯定是他们的目标。对于参加本届省运会青少年部比赛的这些“足球少年”而言,他们同样拥有着自己的职业梦。据记者了解,参加此次省运会青少年部足球比赛的小运动员中,有不少已经“名声显赫”,有的在参加省运会比赛之前就已经和省内知名俱乐部签约,有的则通过本次省运会比赛中的优秀表现获得了省队教练员的关注。
“整个省运会青少年比赛中,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不错的苗子,除了那些已经进入俱乐部梯队的孩子之外,还有一些都是在各地方体校的学生,未来,如果他们对足球真的有兴趣,完全可以去各俱乐部的梯队尝试一下。同样,省运会这样的大舞台,也会引发一些中超、中甲俱乐部的兴趣,这些孩子,未来绝对有机会进入职业俱乐部。”一位在梯队执教多年的教练说道。